我想有个家
我想有个家
---怎样把过高的房价降下来
如果要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生活中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其中一个必定是住房的变化。如果要问现在大家意见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其中一个就是房价太高。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城镇住宅建设总量比改革开放前29年建成的5.3亿平方米增长了近10倍。比如,改革开放初期,石家庄住房以筒子楼、小平房为主要代表,十几口人住十几平方米的家庭并不少见,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过去的小平房、二层楼和沿街门脸,已变为漂亮舒适的公寓楼、单元房和繁华的商业大厦。“十五”期间,石家庄市房地产开发就投入资金236亿元,竣工住宅900万平方米。时至今日,全市人均住房面积也从房改前的人均居住面积3.7平方米提高到现在的22.4平方米,住房条件得到了大大改善。除了少数特困职工外,绝大多数城镇居民都实现了“有其屋”,“居者优其屋”成了当前住宅消费的新特点。
虽然20多年来,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总体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近几年,在一些大中城市,房价上涨过快,普遍超出了工薪阶层的承受能力。稳定房价,解决买房难、买房贵的问题,是广大群众的强烈呼声,也是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区(http://bbs.pe高房价带来的危害与隐患
住房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高房价会严重影响社会的公平和稳定。在老百姓的观念中,房子就是家,有了房子才等于有了家,有了家才能安居,安居才能乐业。“我想有一个小小的家”,是每个人的愿望。房价居高不下,普通居民倾其所有积蓄,或者背负数十年的巨额银行贷款买房,加重了生活负担。这将最终导致贫富差距加大,影响社会公平,造成大量“房奴”,危害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
高房价会形成特殊利益集团,危害社会和谐。由于房地产的利益诱惑,促使了腐败的产生,越来越多的腐败案件都与房地产有关。高价的房地产使得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高价的背后就是有部分人获取了高额的利润。以房获利者越来越富,普通百姓则贫穷加剧,影响了社会公平,也诱发了社会不安定因素。不仅使社会财富分配严重畸形,而且形成了一个为了实现自身利益不惜破坏公平正义、社会和谐的“特殊利益集团”。如果任其继续发展,将严重威胁社会的和谐稳定。)
高房价还可能引起通货膨胀,甚至出现严重的泡沫经济。高价的房地产吸引社会投资加大,造成房地产投资过热,同时普通百姓买房能力不足,造成大批不住人的投资房、空置房,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和建房需要的各种资源,使经济出现泡沫化。房地产泡沫不仅使宏观经济过热,而且带来了宏观经济的巨大风险,造成中国经济增长率过高的主要因素,就是过度的房地产投资拉动。高房价还会加大金融系统的风险,严重影响金融运行的秩序。就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房价若继续走高。必然加重银行系统的风险,一旦房地产业泡沫涨大并最终破裂,银行大量的房地产贷款就无法收回,金融危机的产生就可能会成为现实。
高房价还会降低居民的幸福指数。普通百姓买不起房,或者买房后,大部分收入都用在供房上,做一辈子房奴,使他们无力消费其它商品,严重降低了生活质量。高房价还使低收入者更是无处安身,剥夺了他们的居住权。由此可见,房价居高不下,不仅是一个经济和社会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
近年来房价为何居高不下
住房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是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之所在。自二○○四年起,控制房价过快上涨成为中国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近几年,国务院出台的地产调控政策共有二十五项,各有关部委出台的政策更是多达一百七十一件,平均每年近四十条政策文件密集出台。尽管如此,中国几十个大中城市房价继续以每年两位数的幅度增长。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调查结果,5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4%,涨幅比4月高1.0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0%,涨幅比4月高0.3个百分点。涨幅增速成为2005年11月份以来的最高值。其中,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6%,涨幅比4月高1.3个百分点。二手住房也不甘示弱,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8%,涨幅比4月高0.7个百分点。北海、深圳、温州、北京、蚌埠5个城市比去年同期上涨超过10%。2007年1-5月,石家庄房屋销售价格同比涨幅分别为4.8%,4.6%,5.7%,7.8%,7.1%,连续三个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月份同比上涨7.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排名全国第八位,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上涨高达8.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在全国排名第九位。宏观调控近三年,房价不但没有因为调控而下跌,反而逆势高涨,这其中有许多复杂的主客观原因。
一是明晰房屋产权,由“福利分房”向“货币分房”改革的迅速推进,使住宅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这是推动房价上升的主要因素。
二是,市场供应结构不合理,中低价商品住房供应量明显不足,从而提升了房价的总体水平。在市场繁荣、供销两旺的形势下,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利益比较优势的驱动下过分集中于中高档商品房的建造。目前,市场销售的主要是前几年开发的大户型住宅,一些城市平均套型在120平方米以上。90平方米以下普通商品住房投资占商品住宅投资比例较小。有关专家认为,这种现象说明在利益驱动下,结构调控的抗力较大。发改委在《2007年一季度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报告中直言不讳,“住房供应结构调整任务十分艰巨。”
三是宽松的金融政策,使各种资本进入房地产领域。部分商业银行认为个人住房按揭是低风险、高利润贷款而大量放贷,随着房地产金融支持力度的逐年加大,在商业贷款和公积金贷款的双重支持下,市民潜在购买力成为现实购买力,巨大的市场需求快速形成,推动了房价的上涨。由于银行之间协调不够,投机性购房者有机可乘,使得高价房始终具有投资价值。
四是住房保障制度还不完善。住房是一个特殊的生活必需品,不能简单地全部通过市场解决。政府需要发挥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要为中低收入的人特别是低收入家庭提供经济适用用住房或者廉租房。有的地方政府为了提高财政收入,将房地产业列为支住产业,而放弃了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责任。
五是房地产市场调控体系还不健全,房地产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有些开发商任意制定房屋价格,形成价格联盟,整体推高了房价。还有些开发商通过摇号、限制房源、发布虚假销售信息等多种办法制造紧俏假象,囤积居奇,肆意哄抬房价,坑害购房者。目前流传的“刚性需求”、“供不应求”、“房价还要涨”、“地荒论”等种种说法,很大程度上是有些房地产商制造的所谓“舆论”。此外,有的地方政府通过抬高地价、政策导向等措施,与开发商一起制造畸高的房价;有的地方政府被开发商牵着鼻子走,造成了房地产开发的结构性缺陷及开发商大量囤积土地现象;有的地方政府热衷于大拆大建,导致部分拆迁居民不得不去买房,人为制造了购房需求;有的为“托市”,出台“购房入户”等土政策;等等,不一而足。目的就是利用群众“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为自己牟利。种种迹象表明,房地产业仍然是利益博弈激烈的场所,政府宏观调控仍然任重道远。
由于以上各种主客体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拉动了房价的持续上涨。
怎样把过高的房价降下来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本质要求。切实解决群众的住房问题,既考验着我们党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也考验着我们推进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和谐的能力。当前,如何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已成为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格外关注的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今年3月,温家宝总理以近千字的篇幅重点谈及房地产市场,并提出四点宏观调控要求,明确提出要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优化商品房供应结构、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以及强化房地产开发和交易市场的监管,“形成具有中国特点的住房建设和消费模式”。
要解决房价上涨过快、房地产市场比较混乱的问题,就必须打压虚高的房价,挤掉房价的水分,消除中国宏观经济隐含的经济结构问题,使房地产市场重新回到健康的轨道上来。第一,优化土地供应结构,合理地确定各类土地的供应比例多渠道增加住房供给,加强土地与住房供应的衔接,缓解住房供需矛盾。要将城市用地分成三部分:基本住宅用地、拓展住宅用地、商业用地,根据人口和经济情况按统一的计算标准划分比例。其中基本住宅用地应该免费供应,而且要占较大比例。对基本住宅用地由政府招标开发房地产项目,户型面积按经济住房标准,按一定公式计算最大套型面积,假如是90平米,划分为几个档次,如30、50、70、90四个档次,按一定比例配置,利于不同收入者的购买。项目完成后,由政府根据建设成本、地段和环境因素等确定合理的价格标准。政府要保留部分住宅,用于租给特困或暂时仍买不起的家庭。对于基本住宅用地以外的用地采用拍卖的形式由政府售出,按市场运作。这样,普通百姓都可以安居乐业,富人也可以住到高档的房子,以形成真正合理的住房结构。第二,加快政府保障型住房建设,切实解决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加强和完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包括单位自建经济适用房的管理,严格执行资格审查公示制度,坚决制止利用政府保障型住房谋取不正当利益行为。要采用一户一房制度,对第二套或更多的房产采取不同的金融政策和税收政策,迫使其将多余的房产尽快卖给真正需要居住的人。第三,开展房地产市场专项综合整治行动,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规范诚信的市场秩序。特别是要稳住住房价格,建立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稳步发展的长效机制。坚决打击闲置土地、擅自变更规划用途、违规交易、故意延迟发售、恶意炒作、囤积房源和哄抬房价行为。要实行政府监管、公布造房成本,政府、开发商、大众三方确定合理价格,不要把价格制定权放在开发商那里。对空地、空房采取强力税收。严格执行目前的90-70%政策。第四,加强宣传引导,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增强政策透明度,全面、及时、准确发布土地出让、商品房供应量、基准地价、基准房价等信息,促进市场理性发展。第五,紧缩金融政策,减少外资热钱的流入,调节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到合理的水平,缩短升值的周期。要立法打击提供虚假分析、误导百姓的有关人员。
住房是百姓安身立命之所。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解决好群众买房难、买房贵的问题,涉及政府和社会各个方面。只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把各方面的力量协调起来,一步步地努力,那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就一定能够把过高的房价降下来!
作者:石家庄市社会科学院 邢洪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