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上半年经济工作社科专家座谈会综述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市经济工作推进会议精神,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坚定“经济总量过万亿”的信心和决心,7月27日,市委宣传部、市社科院组织召开了全市上半年经济工作社科专家座谈会,邀请省会社科界经济领域专家积极建言献策,为推进石家庄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市社科联主席郭建亭同志出席座谈会并讲话。河北地质大学校长和志强,河北省社科院常务副院长彭建强,河北省统计局原局长郭洪波,河北省宏观经济学会会长李岚,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田学斌,河北省社科院创新驱动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颜廷标,石家庄市社科智库专家李云庆等省会社科界专家应邀参加座谈会。市发改委、市统计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行政审批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市直单位的主管领导参加会议并介绍了我市经济工作有关情况。
座谈会上,各位社科界专家多角度全面科学分析了我市上半年经济发展情况,为石家庄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智慧,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工作意见和建议。
一、深入分析全市上半年经济发展情况,社科专家对我市经济发展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专家们认为,石家庄上半年经济在国内外形势异常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取得了高起点发展、跨越式发展的突出成绩,成果来之不易,经验值得总结。大家对石家庄上半年经济发展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与会专家认为:
(一)石家庄市提出“经济总量过万亿”的目标是科学的、合理的、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
彭建强表示,从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阶段来说,“经济总量过万亿”这个目标是科学的、合理的、正确的。对比合肥、福州、西安、长沙、郑州、济南的经济总量从6,000亿到1万亿的历程,基本上在6,000亿以后都有一个冲刺期,长沙、郑州、济南冲刺期用了5年时间,合肥、福州、西安用了4年时间,相当于我们现在正在执行的计划和目标。我们也是一个6,000亿的区域经济体,也到了万亿目标后半程的一个冲刺期。实践证明,只要抓住发展机遇,集聚发展要素,打造发展优势,实现发展速度,实现“经济总量过万亿”这个目标是可行的。
(二)石家庄经济发展在量质齐升、奋力追赶上实现了大跃升
郭洪波认为,量质齐升实现大跃升表现在:经济增长明显加快,由多年来的低位增长提升到高位增长;经济规模显著扩大,加快做大经济总量“蛋糕”的季度累积产出量明显增多;产业结构加快升级,制造业占比和二产占比继续提升。奋力追赶实现跃升表现在:石家庄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与先进城市的差距由多年的不断拉大转变为上半年的渐趋缩小。今年上半年跑赢了合肥(2.9%)、福州(5.4%)、武汉(4.3%)、郑州(2.5%)、济南(2.7%)的增速。石家庄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加量超过了济南(282.6亿元)、合肥(226.9亿元)。
(三)石家庄市抓住了历史机遇,经济发展保持了一个持续向上向好的势头
田学斌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概括:第一,从发展速度看,速度快,稳中向好态势得到保持,主要指标领跑全省,“领头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第二,从生产角度看,一二三次产业总体上平稳增长。从结构上说,38个行业大类,32个实现增长,增长的面达到了84%。同时,另一个结构上的变化,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和速度高于全市规上工业8.1%。第三,从内需角度看,总体上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速度增快,有效投资持续发力。
(四)石家庄经济发展正在步入一个跨越赶超、良性循环的高质量发展轨道
颜廷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第一,从经济增长来看,全国领先的增长率表明正处于步入良性循环的开端。第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城市更新、环境治理协调推进,形成了良性循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工作协调推进的思路,形成良性循环的高质量发展格局。第三,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和高效务实的干事风格正在形成良好的城市形象名片。这必将成为更高层次的营商环境。
(五)石家庄在京津冀区域发展中快速崛起
李云庆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概括:第一,发展阶段上,正加速从工业化中后期到后期转变、从第一次现代化到第二次现代化迭代转变。五大产业培育和发展成果初现;科技创新、新基建、跨境电子商务等,对标对表京津,逐步缩小与京津的差距。第二,产业发展水平上,正在从资源加工型、数量增长型向资本密集型、质量效益型转变。制造业由低端、初加工向深加工、中高端迈进态势明显。第三,发展动力上, 正从工业化和城市化“双轮驱动”到新旧动能转换和产城融合“四轮驱动”转变。从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就可看出。特别是高标准城市建设提升了城市载体功能,形成了发展新局面。第四,发展格局上,正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向经济社会发展均衡转变。财政民生支出力度加大。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
二、针对石家庄的未来发展,专家提出了一些工作意见和建议
(一)实现经济总量过万亿的目标,需要不断培育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动能,重点抓好四个“内驱力”
彭建强提出强化四个“内驱力”的建议。第一,抓产业升级。一方面有基础和优势的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升级,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第二,抓城市化发展。新型城市化是城市建设的核心动力,石家庄的城市发展一定要拉开框架,把城市做大,才能在京津冀城市群有地位。要提升城市发展能级,要把地铁建到藁城、栾城、鹿泉、正定。第三,工作抓“大”。即抓大项目,抓住标志性、战略性投资项目和龙头企业,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方式。第四,工作抓“小”。即培育社会自发发展力量,加强培育教育鼓励,打造好营商环境,出台激励政策,助力全民创业。主动服务成为普遍和常态化是营商环境真正的改善。
(二)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加大改革开放创新力度
颜廷标认为,第一,抓改革。针对重点来改革。通过多个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在政策、资金方面加大对科技创新人才的支持力度。第二,扩开放。石家庄是创新发展资源和要素相对短缺的城市,凭自身现有力量、没有外来支持和刺激,很难突破瓶颈。在新的投资项目当中,哪些可持续发展、哪些是创新型企业、哪些项目可以带来长期收益,需要专门做一个全面、深入、精准的分析。第三,促创新。重点培育增加科技因子、提高科技含量方面下功夫,培育发展“独角兽”企业,带动整个产业乃至整个城市的创新发展。第四,抓好服务业。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强有力的吸纳和辐射作用。目前,石家庄文旅产业、大健康产业、科技服务业以及基础设施都具备了良好基础,如何在此基础上发掘潜力、做大做强,需要继续下大力气研究和谋划。
(三)加大改革开放创新力度,推出一批关键性、撬动性、突破性改革举措,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支撑
李岚提出,第一,增加聚集风险投资,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支撑。调研发现,石家庄风险投资发展比较滞后,规模小,集聚不足。建议在滹沱河经济带的生物医药发展优势区域,设立风险投资集聚区或金融小镇,在注册、备案和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政策倾斜,吸引生物医药的风投机构进驻。第二,加快聚集高端要素,为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动力。高端产业和高端人才是石家庄产业能级提升、跨越赶超的关键。建议在滹沱河经济带核心区,谋划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争取国家重点实验室、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等落户,填补我省高端创新平台缺失的空白。在藁城区一带建设大健康城,引进生物医药创新型研究性大学,培养我市生物医药创新型人才,争取京津冀协同创新国家级生物医药研发平台落户;在高新区建设“国际生物医药研究院”,打造高水平研发机构;推动鹿泉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建设“院士小镇”,引进院士及创新团队,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技术支撑。
李云庆建议:第一,借鉴北京市发改委经济数据信息中心相关工作经验,投资建设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数据监测系统,为做好各项分析研究提供服务。第二,充分利用现有发展基础,整合空港陆港资源,成立空港陆港试验区,形成海陆空多式联运,为石家庄经济发展助力。
(四)加大投资力度,挖掘消费潜力,在专业招商等方面进一步提高要求
田学斌建议,第一,加强外商企业投资力度。经开区、高新区进一步强化对外开放,加快解决自贸区、综保区体制问题,解决多头领导,缺乏专业化、持续化的问题,设立由市里统一指挥的专业化招商队伍。第二,县(市、区)要“比赶超”。区分开评比梯队,市级领导包县(市、区),先进县(市、区)结对帮扶后进县(市、区),共享发展增量。第三,挖掘提升消费能级。打造能够辐射全国、全省的文旅消费亮点、重点。结合防疫工作制订更精准的消费举措,比如借鉴张家口“泡泡”防疫模式,考虑校园周边形成完整的消费圈、生活圈,在疫情封闭期间有独自的生产、消费环境,可以有效提升稳定消费。
(五)树立坚定必胜信心,统筹兼顾,进一步健全各项措施保障
郭洪波认为,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必须强化思想保障,强化领导的作风保障,狠抓落地见效,强化实施疫情防控、社会和谐稳定、生态建设等保障措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要完善年度目标任务实现进程动态量化监测评价。加强对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及问题的综合分析、对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推进实施的专题分析、对下半年经济发展走势的预测研判。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石家庄社会科学”微信公众号)